一、确保设备精准度
诊断设备:像 CT、核磁共振等设备,其精准度直接关乎诊断结果。若长期不维护,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可能老化、探测器灵敏度下降,导致图像出现伪影、数据偏差。例如,CT 扫描时若设备精度不准,可能将原本正常的组织误判为病变,或者遗漏微小病灶,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检验设备:血球分析仪、生化分析仪等在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。定期维护能保证其对血液、体液等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若仪器的校准出现偏差,检测出的血糖、血脂、血常规等指标就会失准,医生依据错误数据制定的治疗方案,不仅无法有效治疗患者,还可能因错误用药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。
2、保障设备安全性
高电压设备:X 光机、放疗设备等工作时涉及高电压、强辐射。定期维护能检查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正常,防止射线泄漏,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免受不必要的辐射伤害。若防护部件因长期使用出现磨损、老化而未及时维护,射线泄漏风险增加,长期接触会对人体细胞、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,引发如癌症、基因突变等严重后果。
电气安全:各类医疗设备都有电气系统,长期运行可能出现线路老化、短路等问题。定期维护可排查这些隐患,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。例如,手术室中的无影灯、监护仪等设备若出现电气故障,不仅会干扰手术进程,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。
3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
机械部件:超声诊断仪的探头、呼吸机的气路管道等机械部件,在频繁使用中会因摩擦、疲劳等出现磨损。定期维护通过清洁、润滑、更换易损件等操作,能减少部件磨损,延长设备整体使用寿命。以超声探头为例,定期清洁和保养可保持其良好的声学性能,避免因表面磨损导致图像质量下降,从而无需过早更换探头,节省大量设备采购资金。
电子系统:设备的电路板、芯片等电子元件会受温度、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。定期维护可检查电子系统运行状况,及时发现过热、腐蚀等问题并处理,防止电子元件损坏,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若电子元件因环境因素损坏而未及时维护,可能导致整个设备无法正常工作,维修成本高昂甚至设备报废。
4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
减少故障停机时间:定期维护能提前发现设备潜在问题并解决,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故障停机。对于医院来说,尤其是急诊、重症监护等科室,设备的故障停机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。例如,心脏监护仪若在关键时刻出现故障,医生无法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,可能延误病情。通过定期维护,可有效减少此类故障停机情况,确保医院医疗服务的连续性。
5、优化设备性能:
维护过程中对设备进行性能调试和参数优化,能使其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。比如,对麻醉机的气体流量、压力等参数进行定期校准和优化,可确保在手术麻醉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精准、稳定的麻醉气体供应,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,同时也提升了手术的整体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