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预防性维修
目的:通过定期检查、保养和维护,预防医疗器械故障的发生,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。
实施时间: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和时间表进行,具有周期性,比如每季度、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。
实施方式:包括清洁、校准、更换易损件、性能检测等。例如对血糖仪定期进行校准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;对血压计的袖带等易损部件定期更换。
2、纠正性维修
目的:在医疗器械出现故障后,对其进行修复,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。
实施时间:在设备出现故障、性能下降或出现异常时进行,具有随机性。
实施方式:维修人员通过故障诊断,确定故障原因,然后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,如更换损坏的零部件、修复电路故障等。比如超声诊断仪图像出现异常,经检查是探头故障,维修人员更换探头后设备恢复正常。
3、应急医疗器械维修
目的:在医疗器械突发故障,且该故障严重影响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时,快速响应并修复设备,以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。
实施时间: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启动,要求响应速度极快。
实施方式:维修人员迅速到达现场,采用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抢修,可能会优先采取临时替代措施,保障设备基本功能,后续再进行全面修复。例如在手术过程中,麻醉机突然故障,维修人员先采取紧急措施保证患者呼吸和麻醉状态稳定,手术结束后再对麻醉机进行全面检修。